院报 ›› 2023, Vol. 40 ›› Issue (1): 60-66.DOI: 10.11988/ckyyb.20210872
胡愈炘1, 金磊1, 刘威1, 谭庆军2, 梅增荣2, 胡圣1, 王英才1, 熊少凯1, 邓玥3
HU Yu-xin1, JIN Lei1, LIU Wei1, TAN Qing-jun2, MEI Zeng-rong2, HU Sheng1, WANG Ying-cai1, XIONG Shao-kai1, DENG Yue3
摘要: 目前关于澜沧江浮游生物的研究多局限于浮游植物,缺乏从整个真核生物群落的角度进行探讨的研究。为填补相关方面的研究空白,于2020年10月在澜沧江近2 000 km的区域布设了36个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基于18S rRNA宏条形码技术探究了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测序共得到1 269个OTU,涵盖了45门284属,测序深度足够反映物种多样性。NMDS和ANOSIM分析显示澜沧江真核浮游生物群落依据地理空间分布可划分为3个分组:上游的自然河道段、中游的乌弄龙电站和功果桥电站之间区域、下游的功果桥电站以下区域。根据多样性及群落组成数据发现:属于自然河道段的上游群落组成最为均匀,金藻门和硅藻门广泛分布于该区域;属于水库段的中游和下游多样性类似且均低于上游,隐藻门广泛分布于该区域。影响澜沧江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水温和碱度。上、中、下游的环境驱动因子有所不同,电导率是影响上游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水温是影响中游的关键环境因子,而下游则主要受总磷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