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血防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获奖名称: 水利血防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获奖等级: 一等奖
  • 获奖类别: 长江委科学技术奖
  • 授奖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
  • 完成单位: 雷电竞体育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管理中心、三峡大学、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
  • 获奖年度: 2014
  • 获奖人员: 卢金友、王家生、徐兴建、刘联兵、魏国远、宋红波、朱朝峰、陈和春、魏望远、胡向阳、范北林、李凌云、林木松、魏凤华、闵凤阳
  • 成果简介:项目背景情况 血吸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六大重点热带病之一,也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水利血防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措施改变钉螺生存环境,防止钉螺孳生扩散,从而达到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目的,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团队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课题、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水利部水利前期项目等,对钉螺运动扩散规律、水利工程对钉螺扩散影响、控制钉螺扩散的技术等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钉螺运动扩散的基本理论和水利血防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创新,并在全国疫区广泛推广应用。 主要技术创新 采用水利、环境、生态等多学科交叉,资料分析、理论研究、实验和计算等多种手段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成果: (1)首次科学测定了表征钉螺水力特征的物理参数,揭示了钉螺在水中沉降和起动的规律,建立了钉螺沉速和起动流速计算公式,创立了钉螺运动基本理论。 (2)阐明了钉螺孳生扩散对水压、表层土壤含水率等关键环境要素变化的响应规律和相关阈值;揭示了钉螺随水流扩散的基本规律,建立了钉螺分布高程随水位变化的滞后响应模式和计算模型。 (3)揭示了三峡工程运行后水沙变化对坝下游钉螺孳生、分布和扩散的影响规律;评估了引江济汉工程区域的钉螺和血吸虫病的扩散风险,提出了防止钉螺从取水口扩散的工程措施,解决了大流量引水条件下控制钉螺扩散技术难题;阐明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措施实施后钉螺和血吸虫病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 (4)提出了沉螺池和中层取水等阻止钉螺扩散的工程措施,解决了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确定了设计参数;规范了硬化护坡、抬洲降滩、填塘灭螺、防螺平台、隔离沟等灭螺措施的技术标准;建立了水利血防技术体系,制定了《水利血防技术规范》。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研究中编制水利行业标准2部,获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76篇。研究成果在全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水利血防专项规划(一期、二期、三期)编制和实施,疫区水利血防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及审查审批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控螺防病效果,保障了广大疫区人民生命健康,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国家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发挥了关键作用和技术支撑;同时,引领了钉螺运动力学及扩散动力学、水利血防等相关学科的建立,有力推动了水利血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