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区多空间尺度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范式构建
获奖名称: 汶川震区多空间尺度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范式构建
获奖等级: 一等奖
获奖类别: 长江委科学技术奖
授奖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
完成单位: 雷电竞体育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河海大学
获奖年度: 2020
获奖人员: 丁文峰、欧国强、赵兰浩、潘华利、杜俊、任洪玉、向龙、卢阳、牛俊、牛志伟、王钧、董林垚、师哲、陈小平、喻志强
成果简介:本科技成果支撑项目是2013年水利部立项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汶川震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范式”(编号201301058)、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3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省级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要求编写(CKSK2015936)”及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水务局和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昭通分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委托项目(CKSK2015476、CKSK2015864)。 通过多年研究,首次依据山洪灾害点地震加速度特征与山洪灾害时间的关系紧密程度,定量评估了地震对山洪灾害的影响;揭示了小流域、县域、省域、汶川震区四个空间层级山洪灾害空间变化规律,从甄别导致山洪灾害空间分异的瓶颈因子入手,构建了多空间尺度山洪灾害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多空间尺度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震区泥石流降雨预警模型,给出了不同区域山洪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提出了“机制分析—风险评估—对策研究—模式构建”山洪防御新思路,构建包含风险分析结果、宏观对策和防治措施等在内的山洪灾害防御范式,丰富了区域山洪灾害防治技术措施体系。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1)以7个受汶川地震影响的山洪多发区为例,通过近百年来大型山洪事件与历史地震的耦合规律分析,首次评估了地震对山洪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灾害性山洪泥石流与地震耦合性在80%以上。 (2)从分析小流域、县域、省域、汶川震区四个空间层级山洪灾害空间变化规律入手,甄别导致山洪灾害空间分异的瓶颈因子,构建了不同空间尺度山洪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和模型,并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一二级区划系统下,首次完成了省级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延伸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成果。 (3)提出了局地小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拟定方法,建立了震区泥石流降雨预警模型,明确了汶川地震区泥石流形成的降雨阈值特征,为震区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建立提供了依据。 上述“区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拟定技术”等成果已经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集成研究与示范”中得到应用,并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编写《省级山洪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要求》,为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6年12月6日,“汶川震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减灾范式”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会,验收会上,验收专家充分肯定了上述创新成果。 本项目共获得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54篇(其中,SCI/EI收录21篇,核心期刊33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水利部行业标准1部,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