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应力理论与测试技术学科
学科介绍

本学科自“三峡岩基组”成立之初即开展地应力测试技术的研究及测试设备的研制,是我国最早开展地应力研究的单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应力测试技术与反演方法、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钻孔岩体力学、渗透性等参数测试以及岩爆监测、地下工程安全评价。

目前,拥有国内先进齐全的各类地应力测试设备,包括水压致裂法、深浅孔套芯应力解除法(孔径变形法、孔壁应变法、孔底应变法)、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等一系列测试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其中,在解除法和改进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方面取得开创性成果,测试和研究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孔水压致裂法测试深度达千米(滇中引水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深孔三维解除法测试深度达408米(福建云霄抽水蓄能电站)。60年来,完成了三峡水利枢纽、乌东德电站、白鹤滩电站、旭龙电站、官地电站、锦屏电站、马来西亚巴贡电站、赞比亚卡邦波电站、滇中引水工程、引大济湟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引大济岷江工程、广州抽蓄、清远抽蓄、桂林抽蓄、张掖抽蓄、布尔津抽蓄等250余项国内外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川藏公路、墨脱公路、乐西高速、沪昆高铁、西成高铁、红沿河核电、阳江核电、安徽淮南煤矿、江西德兴铜矿、新加坡Gali Batu石油洞库、锦屏暗物质实验室、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甘肃北山核废料处置库、酒泉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100余项大型地下岩石工程的地应力专题科研项目。

学科带头人 董志宏
学科成员 刘元坤周春华韩晓玉艾凯张新辉付平王斌罗笙钱源张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