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年份 |
| 1 | 长江流域资料贫乏地区泥沙长序列重构技术研究 | 周银军 | 2016 |
| 2 | 降水径流挖潜与高效利用的效果与影响评价研究 | 王永强 | 2017 |
| 3 | 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黄河源区水文—生态—泥沙过程场景推演及适应性调控 | 袁喆 | 2022 |
| 4 | 长江黄河源区大数据和知识挖掘技术开发 | 周银军 | 2022 |
| 5 | 水分相态变化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机理 | 吴光东 | 2022 |
| 6 | 长江源区游荡型河流水沙相互作用与河床演变机制研究 | 金中武、周银军、李志晶 | 2023 |
| 7 | 长江源区水沙动态过程及多因素耦合演变机制与模拟 | 周银军、刘洪鹄 | 2022 |
| 8 | 澜沧江源区历史径流泥沙序列重构研究 | 周银军 | 2017 |
| 9 | 长江源及上游山区水循环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 袁喆 | 2019 |
| 10 | 长江源区生态水文协同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 | 洪晓峰、杨涵 | 2024 |
| 11 | 基于水沙碳耦合调控的长江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阈值及系统治理研究 | 丁文峰 | 2024 |
| 12 | 河床多尺度调整过程中阻力效应变化研究 | 周银军 | 2016 |
| 13 | 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对干旱的响应特征及灾变机理研究 | 袁喆 | 2021 |
| 14 | 基于过程模拟的侵蚀搬运体系有机碳迁移矿化机制及定量建模 | 黄金权 | 2021 |
| 15 | 基于水-气耦合的非饱和细/粗粒结构地层对降雨入渗边坡的阻隔机理研究 | 吴庆华 | 2021 |
| 16 | 长江源区游荡型河道河床演变机理初步研究 | 闫霞 | 2017 |
| 17 | 暖湿化对长江源区径流组分变化的影响研究 | 唐见 | 2017 |
| 18 | 非稳定状态下地下水滞留时间分布特征及地下水流系统模式识别研究 | 王家乐 | 2019 |
| 19 | 开挖卸荷作用下黄土边坡多尺度损伤与变形演化机制研究 | 范仲杰 | 2020 |
| 20 | 青藏高原源头河流内鱼类越冬场形成机制研究 | 李伟 | 2021 |
| 21 | 长江源区日温剧烈变化和日冻融循环对河流潜流交换的影响机理研究 | 吴光东 | 2021 |
| 22 | 冻融对长江源高寒草地侵蚀阻力作用机理研究 | 孙宝洋 | 2022 |
| 23 | 东昆仑山北缘典型多源高硼河流硼元素输移特征及其富集机制 | 张文杰 | 2022 |
| 24 | BG-气候变化背景下寒区流域蓄泄关系变异及其基流效应 | 徐志成 | 2024 |
| 25 | 柴达木盆地低碳提水灌溉与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 张平仓 | 2018 |
| 26 | 长江源区水循环要素演变及适应性对策研究 | 徐平 | 2023 |
| 27 | 青海高原典型河湖生态安全立体监测及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 谭德宝、文雄飞 | 2020 |
| 28 | 三江源(西藏片区)高寒流域水资源评估及其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 | 洪晓峰 | 2023 |
| 29 | River Sediment Load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High Mountain Asia | 周银军 | 2021 |
| 30 | 长江源典型高寒湿地碳储量估算科学考察研究 | 李喆、张双印 | 2023 |
| 31 | 长江源区辫状河流地貌特征与演变规律研究 | 刘玉娇 | 2024 |
| 32 | 长江南源鱼类生物多样性以及关键鱼类产卵场发现原理与技术 | 李伟 | 2022 |